无轻民事,惟难;无轻为力役之事,必重难之乃可也。无安厥位,惟危。言当常自危惧,以保其位也。慎终于始。于始虑终,于终虑始。有言逆于汝心,必求诸道;人以言咈违汝心,必以道义求其意,勿拒逆之也。有言逊于汝志,必求诸非道。逊,顺也。言顺汝心,必以非道察之,勿以自臧也。乌乎!弗虑胡获?弗为胡成?一人元良,万邦以贞。胡,何也。贞,正也。言常念虑道德,则得道德,念为善政,则成善政也。一人,天子也。天子有大善,则天下得正也。君罔以辩言乱旧政,利口覆国家,故特慎焉。臣罔以宠利居成功,成功不退,其志无限,故为之极以安之也。邦其永孚于休。”言君臣各以其道,则国长信保于美也。
出自《群书治要》卷二《尚书》。
“无轻民事,惟难;无轻为力役之事,必重难之乃可也。”
不要轻视人民的劳作,要想到他们的艰难。无轻为力役之事,必重难之乃可也。不要轻视力役、劳役之事,必须重视,知道他们的难处才行。所以,做君主的要使民以时,居安思危。
“无安厥位,惟危。言当常自危惧,以保其位也。”
不要自安于天子之位,要想到其危险。虽然处在天子之位,但是要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慎终于始。于始虑终,于终虑始。”
考虑事情的结局,从一开始就必须谨慎。于始虑终,于终虑始。从一开始就要考虑到结果,为了有好的结果,从一开始就要慎重,慎始慎终。
“有言逆于汝心,必求诸道;人以言咈违汝心,必以道义求其意,勿拒逆之也。”
有些话违背您的心意,一定要从道义上去推度它。人以言咈违汝心,必以道义求其意,勿拒逆之也。别人用言语咈戾、违逆你的心意,一定要从道义上来推求他的本意,不要轻易拒绝、违逆。
“有言逊于汝志,必求诸非道。逊,顺也。言顺汝心,必以非道察之,勿以自臧也。”
有些话随顺你的心意,一定要从未必合道上来考求它。逊,顺也。言顺汝心,必以非道察之,勿以自臧也。逊,顺从的意思。别人的话顺合你的心意,一定要从是否违背道义的角度来审查它,不可自以为善。
“忠言逆耳利于行”,做君长的一定要知道,臣子到底是为自己好,还是谄媚、巴结、迎合自己,并不是顺随的言语就是好言语,“巧言令色,鲜矣仁”,要看他说话的目的是不是符合道义。
“乌乎!弗虑胡获?弗为胡成?一人元良,万邦以贞。胡,何也。贞,正也。言常念虑道德,则得道德,念为善政,则成善政也。一人,天子也。天子有大善,则天下得正也。”
元良,蔡沈《书集传》:“元,大;良,善。”呜呼!不思考怎会有收获?不作为怎会成功?天子一人有大善,天下万邦就会风气纯正。胡,何也。贞,正也。言常念虑道德,则得道德;念为善政,则成善政也。一人,天子也。天子有大善,则天下得正也。胡,何的意思。贞,正的意思。说的是心中常念道德,就会得到道德;常想善政,就会成就善政。一人,指天子。天子有大善在身,那么全天下的人都会走在正道上。
对于天子而言,自己修身完美,常思虑道德,就会使社会风气良善,带领天下人走在正道上。所以,天子的言行举止必须谨慎,要“三思而后行”。
“君罔以辩言乱旧政,利口覆国家,故特慎焉。”
君王不要以诡辩之言而搅乱先王的政治。利口覆国家,故特慎焉。利口足以覆国亡家,所以要特别谨慎。
现代社会,像少正卯的诡辩之言非常多,口才很好,能言善辩,甚至还很讲逻辑,可惜很多都是违背大道的,这就导致善恶的标准模糊,甚至混淆是非,出现墨子所说的“一人则一义,二人则二义,十人则十义”的情形,引起思想混乱。而这些问题之所以产生,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不学习圣贤经典,不能以史为鉴,不能掌握天道自然的规律、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和治国理政的规律所导致。
所以,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以史为鉴,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坚定文化自信,充分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唯有深入经典、深入圣贤教诲,才能取得一致的见解,不会因为诡辩的言论混淆是非,扰乱古圣先王所倡导的德政。
“臣罔以宠利居成功,成功不退,其志无限,故为之极以安之也。邦其永孚于休。’言君臣各以其道,则国长信保于美也。”
臣子不能依靠恩宠、利禄而以功自居,要明白“功成名遂身退”的道理,明哲保身。成功不退,其志无限,故为之极以安之也。功成而不愿身退,心志无限,所以要给这些人设立一个极限来安定其心。言君臣各以其道,则国长信保于美也。君臣各守其道,国家才能长久保持美善,长治久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