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资讯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路径方法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建设的重要论述,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路径方法。我们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坚定文化自信、担当使命、奋发有为,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图为2022年7月18日,作为首届西藏文化艺术节参评剧目,西藏自治区山南市原创舞剧《信——党的光辉照边疆》在拉萨上演。 新华社记者 姜帆/摄


坚持党的领导,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定前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领导必须是全面的、系统的、整体的,必须体现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国防军队、祖国统一、外交工作、党的建设等各方面。”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既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党的领导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根本保证。要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坚持走自己的路,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实践和当代实践,用中国道理总结好中国经验,把中国经验提升为中国理论,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广泛团结凝聚爱国奉献的文艺工作者,培育造就大批德艺双馨的文学艺术家和规模宏大的文化文艺人才队伍。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切实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和意识形态安全。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立场,也是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的动力所在。”


人民既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历史的见证者,既是历史的“剧中人”、也是历史的“剧作者”。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必须抓好文化建设,增加社会的精神文化财富。要深刻把握新时代新征程的历史方位和民族复兴的时代主题,充分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提高服务大局的能力和水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始终把人民的冷暖、人民的幸福放在心中,把人民的喜怒哀乐倾注在自己的笔端,创作更多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从时代之变、中国之进、人民之呼中提炼主题、萃取题材,展现中华历史之美、山河之美、文化之美,抒写中国人民奋斗之志、创造之力、发展之果,全方位全景式展现新时代的精神气象。


坚持守正创新,推动中华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从事的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


要赓续传承中华文脉,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发展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有机统一起来、紧密结合起来。牢牢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用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按照“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要求,推动文化艺术创作从“高原”迈向“高峰”,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


坚持互学互鉴,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谱写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新篇章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世界文明的魅力在于多姿多彩,人类进步的要义在于互学互鉴”,“只有交流互鉴,一种文明才能充满生命力”。


中国历史上产生了灿若星辰的文艺大师,留下了浩如烟海的文艺精品,不仅为中华民族提供了丰厚滋养,而且为世界文明贡献了华彩篇章。以文化人,更能凝结心灵;以艺通心,更易沟通世界。要把目光投向世界、投向人类,讲好中华文明故事,展现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和人文底蕴,促使世界读懂中国、读懂中国人民、读懂中国共产党、读懂中华民族。秉持开放包容,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外来文化本土化,不断培育和创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以更加自信的心态、更加宽广的胸怀,广泛参与世界文明对话,借鉴吸收人类文明成果,以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力量。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