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是一种工作方法论。“尽力而为”就是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根据现有条件尽最大努力把能做的事情做起来;“量力而行”就是要尊重客观规律,不能脱离实际,不能超越阶段。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重要论述,对于我们运用好这个方法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2013年4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考察工作时强调,要抓实在,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做那些现实条件下可以做到的事情,让群众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2019年5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考察时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从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入手,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落实各项惠民政策,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强调,要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办好群众所急、所需、所盼的民生实事。各级党委政府做好民生工作,要处理好“尽力”和“量力”的辩证关系,既要顺应民心、尊重民意、关注民情,积极作为,努力抓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各项工作,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又要实事求是,立足当前,统筹考虑需要和可能,在经济发展和财力可持续的基础之上,重点加强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保障建设。不要好高骛远,吊高胃口,作兑现不了的承诺,否则就会失信于民。
2013年11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强调,我们要在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尽量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事情做好,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努力使全体人民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2018年4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强调,要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加快推进民生领域体制机制改革,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着力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不断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2018年4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5次集体学习时强调,保障和改善民生,要着眼于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公平正义是我们党崇高的价值追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我们既要着眼长远又要立足当前,通过创新制度安排,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尽最大努力把“蛋糕”做大,为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奠定更加坚实的物质基础。同时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建立健全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使我们的制度安排更好体现社会主义公平正义原则,更加有利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2015年5月25日至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调研时强调,社会建设要以共建共享为基本原则,在体制机制、制度政策上系统谋划,从保障和改善民生做起,坚持群众想什么、我们就干什么,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多一些雪中送炭,使各项工作都做到愿望和效果相统一。基层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在基层治理中,要抓住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关心的实际问题。工作中做到解决问题雷厉风行、见底见效,面对难题敢抓敢管、敢于担责。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摸清情况,找到症结,不能脱离实际,拍脑袋决策,努力让基层群众在一年一年的实干中看到变化、得到实惠。
2016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强调,我国人口众多,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拓展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内涵和标准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不能不切实际作出承诺,把胃口吊得过高。医疗卫生服务直接关系人民身体健康。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是医疗卫生服务中最基础最核心的部分,各级党委政府要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拿出实招硬招,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水平,推动基本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同时要注意,发展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要同我国国情和发展阶段相适应,重点是保障人民群众得到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机会,而不是简单的平均化。
2016年9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35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我们要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主动承担国际责任,但也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抓住机遇、主动作为,坚决维护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核心的国际秩序,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践行真正多边主义,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全球治理格局取决于国际力量对比,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源于国际力量对比变化。我们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情,不断增强我国在国际上说话办事的实力。
2018年9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8次集体学习,在谈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要注意事项时强调,要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不能超越发展阶段,不能提脱离实际的目标,更不能搞形式主义和“形象工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各地要遵循乡村建设规律,围绕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科学规划,加快补齐农村发展和民生短板。同时,要因村制宜,根据乡村的差异性,制定符合自身实际的实施方案,注重质量、从容建设,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切忌贪大求快、刮风搞运动,防止走弯路、翻烧饼,让亿万农民有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2019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从实际出发,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以规范的程序、科学的决策维护重大公共利益、维护人民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是一个抽象的、玄奥的概念,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止步于思想环节,而要体现在行政决策等各项工作中。要把党的领导贯穿于重大行政决策全过程和各方面,严格遵守行政决策的法定程序,增强公众参与的实效,提高专家论证的质量,坚持合法性审查,防止决策因为脱离实际、好高骛远造成失误而产生各种风险。
2021年2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调研时强调,共同富裕本身就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目标,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主动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等问题,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一个目标,实现这个目标需要经历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我国区域差异大、发展不平衡,不同地区富裕程度存在差异。实现共同富裕,各地区不可能齐头并进。即使将来经济发展水平更高了,财力更雄厚了,也不能提过高的目标,搞过头的保障,坚决防止落入“福利主义”养懒汉的陷阱。
2021年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28次集体学习,在谈到完善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时强调,坚持实事求是,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把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建立在经济和财力可持续增长的基础之上,不脱离实际、超越阶段。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推动我国社会保障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成功建设了世界上规模最大、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体系。同时我们要立足国情,不能超越阶段,把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建立在经济和财力可持续增长的基础之上,推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取得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