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资讯

新时代重要文献选读丨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担负起培根铸魂的时代使命

——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文艺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文艺战线是党和人民的重要战线。《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是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10月15日的讲话,收录在《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册。这篇重要文献创造性地回答了事关文艺繁荣发展的一系列带有根本性、方向性的重大问题,为做好新时代文艺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奠定了思想基础,提供了工作遵循。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

文化发展繁荣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没有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个国家的强盛、一个民族的复兴,既需要有以经济为基础、科技为支撑、军事为保障的“硬实力”,也需要有以文化和国民素质为基础的“软实力”。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断增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物质财富要极大丰富,精神财富也要极大丰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高楼大厦在我国大地上遍地林立时,中华民族精神的大厦也应该巍然耸立。”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建设,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推动文化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确立和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文化事业日益繁荣,网络生态持续向好,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为新时代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强大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和精神推动力。

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但越是接近目标,越需要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旨在通过文化建设,在新征程上凝聚起团结奋斗的精气神,构筑具有强大凝聚力、向心力、引领力和感召力的共同思想基础,促进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增强中国人民的志气、骨气、底气,焕发出主动精神,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不竭的精神力量。

文艺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

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举精神之旗、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园,都离不开文艺。”每到重大历史关头,文化都能感国运之变化、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为亿万人民、为伟大祖国鼓与呼,成为时代变迁和社会变革的先导。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文艺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人类社会每一次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升华,都伴随着文艺的进步。恩格斯指出:“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的发展是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但是,它们又都互相影响并对经济基础发生影响。”文艺在社会历史面前从来都不是被动的,总是站在时代潮流最前列,为时代发展提供强大动能。在人类发展的每一个重大历史关头,文艺都能发时代之先声、开社会之先风、启智慧之先河。例如中国的百家争鸣,欧洲的文艺复兴,都是思想和文艺巨匠们率先发声,启迪人们的心灵。进步的文艺总能为它的时代提供积极的精神营养和思想力量,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和道德情怀,推动时代进步和社会全面发展。

文艺是铸造灵魂的工程。文艺是一个国家精神面貌的体现,承担着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职责,应该用独到的思想启迪、润物无声的艺术熏陶启迪人的心灵,传递向善向上的价值观。鲁迅说:“文艺是国民精神所发的火光,同时也是引导国民精神的前途的灯火。”文艺作品以其特有的艺术感染力在提供审美愉悦、精神享受的同时,也提供着丰富的精神文化养分,给人以价值引导和精神引领。优秀的文艺作品用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观照现实生活,用光明驱散黑暗,用美善战胜丑恶,让人们看到美好、看到希望、看到梦想就在前方,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像蓝天上的阳光、春季里的清风一样,能够启迪思想、温润心灵、陶冶人生,能够扫除颓废萎靡之风”。优秀的文艺作品还能通过生动的艺术形象承载和传播正确的价值观,为历史存正气,为世人弘美德,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神聚气,增强人们创造美好生活的信心。

创作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优秀作品

衡量一个时代的文艺成就最终要看作品,推动文艺繁荣发展,最根本的是要创作生产出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民族、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文艺工作者应该牢记,创作是自己的中心任务,作品是自己的立身之本,要静下心来、精益求精搞创作,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

文艺创作要以中国精神为魂。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文艺的灵魂,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是不断增强团结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其精神内核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最深层、最根本、最永恒的是爱国主义。”文艺工作者要把爱国主义作为文艺创作的主旋律,引导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要通过文艺作品传递真善美,传递正确的价值观,积极展现中华民族崇高的道德追求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文艺创作要以人民群众为根。文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是一切文艺创作思想和创作活动的总前提和“总开关”。人民性是一切进步文艺的显著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的本质属性,是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的一贯立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主义文艺是人民的文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艺和文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作为文艺表现的主体,把人民作为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文艺工作者的天职。要始终把人民的冷暖、人民的幸福放在心中,观照人民生活,表达人民心声,以充沛的激情、生动的笔触、优美的旋律、感人的形象创作生产出人民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中进行无愧于时代的文艺创造。

文艺创作要以提高质量为本。优秀文艺作品反映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创造能力,体现着一个时代的思想发展水平。精品力作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征程上最耀眼的文化印记,是一个时代文化发展繁荣的重要标志。精品之所以“精”,就在于其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文艺工作者要牢记自己的时代使命,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精益求精地奉献出最好的文艺作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切有价值、有意义的文艺创作,都应该反映现实、观照现实,都应该有利于解决现实问题、回答现实课题。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这种伟大实践必将给文化创新创造提供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文艺工作者要立足中国现实,植根中国大地,把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和当代中国人精彩生活表现好展示好,把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阐释好。

 


友情链接